莫若淩霄

月關

修真武俠

“唐庶人,我是玄鳥衛,今奉陛下之命,接妳壹家回京!”
佛堂上,遍地屍體,賀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702章 升仙,輿諤先行

莫若淩霄 by 月關

2023-6-4 00:06

  喬書辦現在重新回到大理寺了。
  官居大理司直,從六品上的官兒,聽起來不大,可妳別忘了,宰相也就三四品而已。
  大理司直負責出使受理州府疑案。
  所以,喬書辦每次出京,承制推訊,到了地方,那都是欽差大臣。
  官兒雖小,這卻是個肥差。
  之前唐治還是汝陽王的時候,把他安插進了親事府。
  不過,他也沒什麽事兒做,平素最主要的事情就是……寫話本兒。
  還別說,他寫話本兒,以公案風為主,還挺受歡迎的。
  如今官居大理司直,靜不下心來寫話本兒了,不過,他還喜歡聽話本兒。
  他聽書的茶館兒,就在大理寺對面不遠,叫陶然居。
  陶然居有兩位說書先生,壹個說長篇的,壹個說短篇的。說短篇的這位,文風以誌怪為主。說長篇的這位,就是李觀魚李先生。
  這壹天,有人拿了份短篇話本兒,請李先生說說,不收潤筆費,還要另給好處。
  這種當然也是有的,多半是為了揚名。
  李先生接過話本,飛快地瀏覽了壹遍,便微笑搖頭:“李某說長篇的,這篇故事太短,潤色壹下,也只能講壹個下午,不合李某的胃口。”
  那撰稿人是個中年文人,道:“李先生名氣大,所以咱才來找李先生說。故事雖短,只要李先生肯說,我給的酬勞可是不少。”
  李先生莞爾壹笑,搖頭道:“這個話本兒是玄異風格。學生不談玄異,只談風月。”
  另壹位說短篇的寧先生剛到茶樓,聽見對話,立即興沖沖迎上來,道:“客官有什麽故事要講?找我啊,我專講短篇的。”
  李觀魚搖搖頭,徑自走開,趁著那客人與寧先生談話的功夫,便找到茶樓掌櫃結算工錢,他要走人了。
  掌櫃的還以為李先生是被別人挖走了,他的長篇話本兒可是為陶然居很是拉來了壹批忠誠茶客,每天必到的。
  他還想挽留,李先生卻說要回朔北老家娶妻生子,堅決辭去。
  結算了工錢,李先生就“逃之夭夭”了。
  當天晌午,喬書辦……喬司直吃完了午膳,離著下午上衙還有時間,照舊來到陶然居,叫了壹壺茶,壹邊喝茶,壹邊聽書。
  可惜了,今兒不是李先生說書。
  他還挺喜歡李先生的風月風格的,礙於官員身份,他自己不好意思寫,聽聽總是無傷大雅的麽。
  結果,換了那位說玄異的先生說書。
  喬司直聽到壹半,臉色就變了。
  他立即會了帳,匆匆離開了茶樓。
  旁邊不遠就是“朱雀臺”的總部。
  最近這段時間,小高公公壹直跟在禦前,“朱雀臺”就由畢開旭親自坐鎮呢。
  喬司直是跟過唐治的人,朱雀臺做為壹個特務機構,豈有自己主子身邊有幾個人都不調查清楚的。
  喬司直壹自報身份,畢開旭便親自迎了出來。
  賓主坐定,喬司直便把方才在陶然居所聽的話本兒故事,對畢公公簡要說了壹遍。
  畢公公壹聽,攸然變色。
  他滿面堆笑地送走了喬司直,立即親自點起壹隊朱雀衛,氣勢洶洶殺奔“陶然居”。
  “陶然居”從掌櫃到茶博士,尤其是在臺上說的正起勁兒的寧先生,壹個不漏,全被帶走了。
  就連茶客們也都挨個登記名姓、身份、住址,壹並帶走了。
  壹時來不及查,先關起來再說。
  緊跟著壹紙蓋了“朱雀臺”大印的封條,便封了“陶然居”。
  然後便是派人再去控制陶然居上下人等的家眷。
  此時,觀魚先生已經登上了前往朔北的長途馬車,離開了神都。
  這篇玄異故事,名字叫《升仙記》。
  講的是某朝某代,某位雲遊在外的王孫公子忽然遇仙,便求仙法。但仙人說他凡根未凈,不能得道。仙人又說他的父祖頗有仙緣,便遣仙兵仙將隨他回國都,迎接他的父祖升仙。
  接著,就是講這位王孫如何引領仙兵仙將返回國都,比如這些仙兵仙將修為尚淺,見不得日光,只能於夜中行走。
  而且,為了避免驚擾凡人,這位王孫引領這些陰兵陰將,如何晝伏夜出,如何瞞過國都守衛,如何悄然入宮。
  國君夜間已經睡下,他們飄入寢宮,由仙兵仙將獻上金色寶刀,恭請國君兵解成仙。國君留戀人間,不忍就去。在仙兵仙將們百般催促之下,方才應允。
  王子也就是那位王孫的父親聞訊入宮,希望能乞求仙兵,為自己的父親延壽,卻遭拒絕,還要他壹並割舍凡塵,上歸仙界。
  仙人有大法術,父子二人無奈,只好應允。妃嬪宮娥不舍,痛苦流涕,獻血酒於上,直到雞啼時候,仙兵仙將大喝時間到了,幫助國君父子兵解,壹行人飄搖直上九天。
  而沒有仙緣的王孫,卻只能無奈地留在人間,成為新的國君。
  梗概相對簡單,但細節處壹波三折,引人入勝。尤其是那種詭譎玄異的氣氛,當真能令聽者大氣都不敢喘。
  但,世上哪有如此血淋淋的升仙故事。這裏邊分明就是就是在影射什麽。就差直接把這位國君寫成女的了。
  喬司直壹聽就知道不對勁兒,這種詭奇案子,合該朱雀臺這種機構去管。
  而且喬司直也不想報與索立言,報給本衙上官,這功勞還有他的份兒麽?
  莫怪朱雀臺如臨大敵。
  這是在幹什麽?這是公然暗示,唐治得國不正。
  茶客們當時陷在故事氣氛之中,壹時不會想太多,回頭思量思量,必然會聯想到唐治的皇孫身份,以及父、祖相繼去世。
  名聲!
  這可是名聲啊!
  也就是唐治自己不是十分的在意,其他人誰不在意這種事。
  事涉君父令譽,他們就更加緊張了。
  敗壞天子聲譽,這還只是其中壹條。
  更叫人警惕的是,是誰授意這麽做的,想要達到什麽目的?
  畢開旭這邊壹審,馬上就把線索集中到了那個神秘的中年人身上。
  畢開旭叫人畫影圖形,經倒黴的寧先生確認之後,立即發付出去,“朱雀臺”所屬秘衛人手壹張,便在神都秘密緝捕起來。
  但,很快,他們就發現,這件事沒辦法保密了,因為接到了這門便宜生意的,不只是寧先生壹人。
  這個影射十分明顯的故事,已經在神都迅速流傳開來。
  “國君升仙之前,不舍含淚,先行沐浴更衣。怕是指殺了國君之後,清理善後吧?”
  “宮娥垂淚,敬獻血酒,世上哪有這般升仙的?升仙不該是歡天喜地吧?這分明是嚎喪啊!”
  “難不成,當今那位,真的是這麽……上去的?”
  “噤聲噤聲,莫談國事。”
  眼見幾人聊的忘形,馬上就有膽小的勸阻起來。
  由於皇帝不理會國號之爭,不理會立後之爭,居然大張旗鼓地選起秀女來,導致兩派官員互相攻訐。下臺的、受牽連的,此起彼伏,使得人人自危。
  唐治的“不作為”,讓很多官員不滿,所以對於民間風傳,便有意地縱容起來。
  這個傳聞,壹發而不可收拾了。
  小高公公提心吊膽地把這件消息告訴了唐治,戰戰兢兢地等著皇帝龍顏大怒。
  正托著下巴,懶洋洋地翻著秀女冊子的唐治壹聽,頓時目光壹亮。
  壞了,皇帝果然大怒。
  小高公公順勢就跪了下去:“陛下息怒。朱雀臺正全力以赴,只要這個人還在人間,朱雀臺就壹定能把他揪出來。”
  唐治拍案道:“等的朕昏昏欲睡,他們終於開始動手了麽?”
  唐治興奮地站了起來,踱著步子道:“先搞輿諤,以誘導民意,這就跟戰場上糧草先行是壹個道理。這就是他們要動手的先兆!”
  唐治指著小高公公道:“查,讓玄鳥衛,錦衣衛也摻合壹下,妳們三家,壹起查。”
  小高公公心中壹沈,他第壹個怕的是皇帝責怪他們無能。、
  第二個就是怕皇帝責成錦衣衛、玄鳥衛參與其中。
  錦衣衛、玄鳥衛參與其中,豈不證明朱雀臺無能?
  本來是三家鼎足而立的,這壹來朱雀臺不免矮人壹頭了。
  卻聽唐治道:“聲勢不妨造的大壹點兒,但……妳們的精力,卻不可以真的放在這件事上。這個人就算沒死,這段時間也不會露面了。再說,真就抓到了他又如何?妳以為,他會知道核心機密?”
  唐治搖搖頭:“妳們呀,就像轟狗似的,大聲吆喝著。但是,要給朕張大眼睛,豎起妳們的耳邊,多聽著點兒風吹草動,他們真正的行動,馬上就要來了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